返回

搞化学的不能惹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二十八 俺家天天吃馒头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这几天刘大双感觉自己比谁都忙。

    工厂地点选好了,刘玉虎几个大男人早出晚归的去干了。

    刘大双去李掌柜的杂货铺又订了一大批原料,乐得个李掌柜的嘴都合不拢。

    刘大双买了点酒曲,他的经济战争战略构想能否实现,产品的工艺技术是否成熟是极为关键的。

    首饰盒及木梳,光靠刘大悔和孟远光来做,每天起早贪黑地干,也就是出来三百多个,算算时间,过年还得放几天假,完成姚掌柜的订单怎么也要两个多月时间。

    看着两个哥哥天天累的跟小鬼似的,刘大双也觉得这个时代还是挺不错的,起码不用付工资,嘿嘿!。

    手工还是慢太多了,这要是有机器,这点活两天就干完。

    刘大欢有空也帮着干点,但大部分时间还是鼓捣他自己的东西。

    煮了一大锅土豆,找个干净陶罐,用开水烫了几遍,把煮熟的土豆去皮,放在陶罐里捣成土豆泥。

    又拿了个盖帘,把土豆泥摊开。

    孟氏看了,连忙喊道:“大双,别拿出来呀,趁热放点荤油、大酱、葱花拌一下,等下用白菜叶一包,可好吃了。”

    刘大双乐了,笑着说:“妈,你别跟着瞎操心了,我不是做吃的。”

    “又糟蹋东西。”孟氏嘴巴里埋怨,心里可是美滋滋的。

    “我儿子跟大仙儿学了不少东西啊!这又是整啥赚钱玩意啊?”

    刘大双把晾凉的土豆泥拌上酒曲,又加满凉开水,盖好盖,用块白布蒙好扎紧。

    抱着罐子想了半天,还是放回西屋自己睡觉的炕头上。

    **子喝不惯中国的曲酒,正宗伏特加酿造时是不加酒曲的。

    可不加酒曲酿酒,刘大双把握不大,以前自己工作过的酒厂,锅炉早停了,天天生产的都是配制酒。怎么发酵,怎么蒸馏这些工艺刘大双没见过也没操作过,只是听老工人们聊天时东一句西一句的大致明白了。

    加上刘大双性格内向木讷,又喜欢读书。从小受的教育也是,向雷锋叔叔学习,干一行爱一行,做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。

    不管去哪个厂,都是先去资料室查资料,学习工艺原理,力争做个合格的技术员。

    《制浆造纸工艺学》、《皮革加工原理》、《微生物工程》、《高分子制造及改性》,还有什么《化工生产小窍门》,林林总总,读了不少。

    现在还是有点小遗憾,要再晚穿越两年,去棉纺厂和麻袋厂混混,起码对纺织有点了解。

    现在正是中国民族资本兴起的时候,江南地区工厂林立,什么“面粉大王”、“纱布大王”一个个涌现。

    江南地区人口稠密,蒸汽机的运用已经普及,电厂也有了,电报也通了,加上水网密布,航运发达,又靠着上海港联系着国内外,这些优势是靖安没法比的。

    依托本地资源,打造地方特色产品,这句话现在最适合刘大双的现状。

    本地有啥优势呢?刘大双一边琢磨着一边去了铁匠铺。

    跟铁匠铺师傅说明做一套小的酿酒蒸锅。

    铁匠师傅一拍胸脯,全应承了,并说明用洋铁片儿做,用几十年没事。

    “洋铁片儿”是本地人口语,实际上就是马口铁,确实是做蒸锅的好材料。

    不过刘大双却要求在每个蒸锅里左右高低错开,再装两片半圆隔板,并稍稍内凹,三个锅用管道串连在一起,师傅懵逼了半天,像看怪物一样看刘大双,最后看银子份上答应了。

    刘大双也不解释,用传统的蒸锅,出来后的酒精浓度在百分之七十多,而伏特加却要求酒精浓度达到百分之九十六。刘大双为了达到浓度要求,根据自己的化工知识,设计了这么一个类似精馏塔的蒸锅,根据刘大双的计算,出来的酒精浓度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,不完善的地方以后再改进。

    蒸馏的设备有了,可伏特加加工最后一道工序是用活性炭过滤。

    活性炭可不是普通的木炭,必须对木炭进行化学处理才行。

    刘大双挑了些形状好的木头拌子,在院子雪地里扫了块干净地方,加上火烧起来,看看差不多了,把火浇灭,木炭就做好了。

    把木炭细细敲碎,约指甲盖大小,放盆里反复淘洗,等水清亮了,再把小块炭放陶罐里加水加碱熬煮,个把小时后,再用清水漂洗,再加碱煮,如此反复三次,取出放盖帘上晾晒。

    折腾到天黑才做完,一大帮大人孩子偷偷看着,也没人敢问,谁知道是不是大仙儿传授的。看这样子是要把炭当饭吃,这是辟谷的前奏啊。

    刘玉虎几个人七嘴八舌地把白天干的活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刘大双大概知道了,火烧挺有用,已经挖了个大坑,又割了不少苇子,明天继续干,估计五六天能围个十来亩地吧。

    孟氏偷偷的把刘大双叫到外面,轻轻地说:“今儿个我出去,碰上前院儿他赵姨了,人家跟我说,咱家是不是发财了?我说沒有啊!人家就不高兴了,说啥事儿

二十八 俺家天天吃馒头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